WolfAI API 接口文档
  1. 插件/软件使用教程
WolfAI API 接口文档
  • 文档介绍
  • 插件/软件使用教程
    • Claude Code 安装使用教程
    • Claude Code for VS Code 教程
    • Codex 配置教程
    • N8N 工作流使用中转API 教程
    • Gemini CLI 中转站配置使用教程
    • CherryStudio调用cluade MCP
    • Cherry Studio配置教程
    • CherryStudio配置o4推理级别
    • dify添加模型
    • cline 配置教程
    • aider 配置教程
    • Cursor 配置教程
    • lobechat 设置教程
    • ChatBox(推荐使用)
    • 开源gpt_academic
    • nextchat 设置教程
    • zotero gpt 配置方法
    • CLAUDE DEV 配置教程
    • 沉浸式翻译 设置gpt翻译
    • 浏览器插件ChatGPT Sidebar
    • chatgpt-on-wechat 配置教程
    • chatgpt GPT Academic 学术优化配置gpt教程
  • 聊天(Chat)
    • OpenAI 格式(Chat Completions)
    • OpenAI 响应格式(Responses)
    • Anthropic 对话格式(Messages)
    • Gemini 对话(Generate Content)
    • DeepSeek (Reasoning Content)
  • 图像(Image)
    • OpenAI 图像格式(Image)
    • Midjourney 图像格式
  • 嵌入(Embeddings)
    • OpenAI 嵌入格式(Embeddings)
  • 音频(Audio)
    • OpenAI 音频格式(Audio)
  • 实时对话(Realtime)
    • OpenAI 实时对话(Realtime)
  • 视频(Video)
    • 生成视频(Generate-Video)
    • 查询视频(Query-Video)
  1. 插件/软件使用教程

Claude Code for VS Code 教程

Claude Code for VS Code 插件使用教程#

Claude Code 在 2.0 的更新后,也推出了VS Code扩展版本。相比较于 CLI 的体验,扩展版本提供了可视化的 GUI 面板,对不喜欢使用终端的同学会更友好。

1、安装插件#

通过在 VSCode/Cursor/Qoder 的扩展市场中,搜索 Claude Code ,找到 Claude Code for VS Code这款插件,注意提供商为 Anthropic 才是官方版本。
图片.png
点击下载 安装 按钮后,在弹出的信息提示里选择信任,就能完成下载。

2、首次使用#

跟旧版本的插件一致,安装后在编辑区域就可以打开 Claude Code 对话面板。
图片.png
相比较于例如 Cursor/Codex/Copilot 等 AI 工具选择用侧边栏作为聊天区域。
Claude Code VSC 采用的是编辑区视图。这点相比较于其他常见的 AI 面板,可视区域会更大,内容也会更多。
图片.png
第一次打开插件,会提示登录以使用官方服务。这里如果你开通了官方服务,可以直接去登录。
同样你也可以通过接入我们的中转API进行使用

3、自定义 API 配置#

首先要创建config.json文件,具体路径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。
• Mac ~/.claude/config.json
• Windows C:\Users\Administrator.claude\config.json
文件创建后,写入以下内容直接保存即可:
回到 VS Code 扩展商店中,打开 Claude Code 插件设置,然后跳转到 JSON 配置文件的编辑页面。
图片.png
将下面的API配置信息添加到环境变量配置文件中。 其中将ANTHROPIC_AUTH_TOKEN 替换为你的API令牌
图片.png
修改完成后,再次打开 Claude Code 插件,就可以正常开始使用了。
点击对话框这个/图标,功能全出来了。新建对话、加文件、换模型、设MCP,还有一堆内置命令:
图片.png
历史对话也好找,不用翻半天,直接点击这个箭头:
图片.png
修改于 2025-10-13 04:45:10
上一页
Claude Code 安装使用教程
下一页
Codex 配置教程
Built with